有沒有孕媽咪跟我一樣,會奇怪醫師到底是如何推算出BABY有多重?
有一回產檢,我一個月就胖了4公斤,結果醫師竟說:BABY現在大約只有500g,其他的都胖到媽媽
哇哩咧!真的嗎?又沒有把baby拿到體重計上秤,怎麼可以說其他3500都是我的肉...嗚嗚嗚
到底醫師都如何推算胎兒的體重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前台灣測定胎兒體重的依據,是採用1987年國內制定的測量公式來估算,這個公式的表格是根據一群孕媽咪在初生產前後,對照實際出生體重及產前所測出的頭圍及腹圍大小等,依照比例計算而得的。
懷孕前三個月,主要是透過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估算胎兒的身長;到了懷孕中後期,便會對胎兒的頂骨徑及大腿骨長度及腹圍三重參數綜合來推估。
也有些婦產科醫師會用量尺來測量準媽媽子宮底的恥骨聯合上綠的長度,來推估胎兒生長的情形。
然而,要正確判定胎兒體重的大小,確實有其困難度。照超音波時,胎兒的姿勢及使用超音波儀器的精準度,甚至操作機器人員的專業度等,都會影響胎兒體重的判讀。因此,測量胎兒體重時,孕媽咪要有10%的誤差植的心理準備。
胎兒體重測量變數:
(1)母體身材的高矮胖瘦:如果孕媽咪的體型嬌小,胎兒也可能會較輕,或者,孕媽咪的肥胖速度太快,也會讓測量出現誤差。
(2)多胞胎的體重一定會比單胞胎小得多,如果懷孕週數同樣是28周,單胞胎可能已經達到1000公克,但雙胞胎就會再輕一些。
(3)依經驗,愈大的胎兒,誤差還可能超出10%,再加上電腦計算有其極限,若是超過4000公克以上,測量更不準確。
(4)如果不是每次產檢時,以超音波來估算胎兒體重,就會出現較大誤差。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孕媽咪的體重最好要控制在理想體重範圍內,這樣胎兒體重也比較能控制在理想標準內,也就是大約3000公克。
胎兒若比預期中的體重高出許多,需評估孕媽咪本身體重是否過重,有時胎兒若過重,更是異常現象的徵兆之一,羊水過多或胎兒現畸形都是可能的原因。此外,如果在臨盆前才發現胎兒過大,就容易在產程中造成難產的風險。
胎兒體重若與相對週數相比低出太多,有可能是多胞胎或胎兒生長遲緩等問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妊娠各月的胎兒發育概算表:
妊娠月數﹝週﹞ 胎兒身長﹝Haase法﹞ 胎兒體重
第1個月末﹝4週﹞ 1 * 1 = 1 cm 1 3 * 2 = 2 gm
第2個月末﹝8週﹞ 2 * 2 = 4 2 3 * 2 = 16
第3個月末﹝12週﹞ 3 * 3 = 9 3 3 * 2 = 54
第4個月末﹝16週﹞ 4 * 4 = 16 4 3 * 2 = 128
第5個月末﹝20週﹞ 5 * 5 = 25 5 3 * 2 = 250
第6個月末﹝24週﹞ 6 * 5 = 30 6 3 * 2 = 648
第7個月末﹝28週﹞ 7 * 5 = 35 7 3 * 3 = 1029
第8個月末﹝32週﹞ 8 * 5 = 40 8 3 * 3 = 1536
第9個月末﹝36週﹞ 9 * 5 = 45 9 3 * 3 = 2187
第10個月末﹝40週﹞ 10 * 5 = 50 10 3 * 3 =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