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結果我朋友經醫師檢查出來,病名竟是 「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

心理狐疑著,哪來這麼長的病名呀!跟我之前查的都不一樣,應該說是綜合了多種癢癢病呢!

===================================================================================

 「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以下簡稱「PUPPP」)為懷孕才會出現的皮膚病。此病初起時,通常先於肚皮的妊娠紋處冒出很癢的紅疹,接著疹子快速往外延伸至肚皮、大腿及身體其他地方。

 

這些疹子長得頗像蕁麻疹,而且會融合成大片的斑塊,加上病人劇癢,於是拼湊成此一冗長病名。不過,此病仍可見到其他形狀的疹子或水泡,所以英國醫界稱此病為「妊娠多形疹」,美國醫界則慣用PUPPP這名字。PUPPP的病因未明,可能與懷孕後期時肚皮繃緊有關,或是媽媽對胎兒的免疫反應造成的。

 

依照教科書所述,典型的PUPPP患者為第一胎孕婦,在懷孕第三期發病,疾病於產後一周內自癒,很少在下一胎懷孕時復發,還有罕見產後發病。

 

但筆者的經驗不然,台灣不典型的病例頗多。筆者的病人中,不乏懷第二胎,甚至第三胎才發病的孕婦,也有連續兩胎都長;還有不是每一個病人都至懷孕末期才發病,參考國外文獻,有的病人早在懷孕17周就發病,筆者所見略同。

 

台灣病人大多在接受治療後病情緩解或消失,持續至分娩時還沒好的病人較少。另外,並非每個病人產後都會自癒,有的病人產後皮膚病仍持續數周不消,國外也曾有文獻報告PUPPP病人雖經口服類固醇治療,產後還繼續長了6個星期才痊癒。產後才發PUPPP的病人筆者也碰過幾個,並非如國外文獻所言那麼罕見。

 

臨床上病人最掛懷的是此病會不會影響胎兒,這點媽媽可以放心,此病不會危及胎兒健康,只苦了媽媽,讓媽媽癢得晚上難以入眠。

 

PUPPP的治療以口服抗組織胺與外擦類固醇藥膏為主,要注意的是,類固醇藥膏須強效的才有用,不要擦中弱強度的藥膏。症狀嚴重的病人須口服類固醇才能壓制病情。

 

碰到PUPPP患者,醫師最大的挑戰不是診斷,而是如何說服癢到難以忍受的孕婦接受治療。有病人怕藥物對胎兒有副作用,寧願自己受苦受難,不肯接受治療,但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筆者頗不以為然!

 

中國自古重視胎教,認為母子連心,母體內的胎兒與媽媽呼吸相通,喜怒相應,深受媽媽情緒及言行舉止所影響。當媽媽本身癢得受不了,煩躁不安,夜夜不得安眠,度日如年,肚子內的胎兒恐怕也好不到那裡去,如果媽媽堅持不治療,可能母子俱傷,現代研究已證明焦慮的媽媽所生下來的小孩日後有較多的情緒與行為偏差問題。

 

再則,抗組織胺與類固醇問世已數十年,全世界使用過的孕婦難以計數,但對胎兒有副作用的報告寥寥無幾,與其他藥物相比較,這兩種藥物使用在孕婦的安全性滿高的。而且,懷孕至中後期,胎兒已發育成形,用藥風險更低,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抉擇下,筆者認為病人接受治療較妥。

 

筆者最後要強調的一點為,以中醫的觀點,PUPPP病人有熱象,所以生化湯不宜,病人坐月子的飲食宜清淡,應避免進食米酒水、老薑、麻油雞及其他藥膳,這些有補性的食物會加重原先未癒的病情,還讓疾病遷延不癒,甚或引發新病,也使醫師的治療效果不佳。

 

為何台灣可看到有的病人產後疹子持續不消,或是產後才發病等這些國外少見的現象,筆者懷疑跟台灣的坐月子文化有密切關聯。講到不坐月子,病人的媽媽、婆婆往往覺得不可思議,雖然筆者諄諄告誡,仍有私下為產婦偷偷進補的,直到病人嘗到苦頭後才趕緊收斂,真替這些病人叫屈!  林仲/台北市林仲皮膚科院長】 2007/07/21 聯合報】

===================================================================================

PUPPP病情的慨況:開始時是一些很小的紅色丘疹,排列於肚臍附近的妊娠紋上,細看之下疹子四周有些浮腫,好像蕁麻疹一樣的情形,但卻持續不消退。漸漸的丘疹互相融合成大的斑塊,並且擴展至大腿、四肢等部位。幸好病灶並不會漫延至臉部。

PUPPP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文獻中推估大約每兩佰五十個孕婦中就有一個患有此症。

除了多樣化的皮膚疹子以外,其病程也相當特殊,通常患者為初次懷孕,每每在懷孕接近尾聲時才出現,即使不治療,病灶也會在生產完後數天內自行痊癒。

此病不影響產婦或胎兒的建康,且曾患過此病的人在下一胎懷孕時往往不會復發。

治療上以局部塗擦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抗組織胺來治療。唯孕婦到了懷孕後期往往已有妊娠紋,若長時間擦類固醇藥膏可能使皮膚更加脆弱,妊娠紋的狀況有可能會加重。

另一種較少見的皮膚問題是孕期搔癢症。一般都認為與懷孕時高量的女性荷爾蒙影響到某些體質特殊的患者的膽汁分泌有關。多半發生於懷孕後期,好發於腹部。除了一些明顯的搔抓痕跡以外,並沒有其他的病灶。嚴重時甚至有膽汁滯留,出現黃疸的現象。這一類病人發生率不高,估計在百分之0.02到2.4之間。因為是特殊體質的關係,患者在下一胎懷孕時往往會再發,甚至有人平時口服避孕藥時也會發病。因此一些病情較嚴重、有黃疸現象者又被稱為反覆型孕期膽汁滯留症。文獻上曾有報告指出有家族遺傳性。罹患此症的孕婦早產或胎兒較小的機會比正常人稍微高一些。治療上除了可以給予如前述PUPPP的症狀治療之外,可以多擦乳液,或口服膽汁螯合劑幫助膽汁的排除也有不錯的效果。患者多半在生產之後數週內恢復正常。

懷孕期間體內各種荷爾蒙有急遽的變化,尤其是動情激素和黃體激素這兩種女性荷爾蒙大量增加,或多或少都影響到皮膚的一些表現。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黑色素增加。除了乳暈等處變黑之外,據國外的統計大約有一半的孕婦會在兩頰產生孕斑,而原先有雀斑的婦女在懷孕時則會更加明顯。所幸這些皮膚變黑的問題在產後一段時間以後往往會較為改善。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懷孕期間黑色素細胞較為活躍,會製造較多的黑色素,因此在這一段時間即使只是尋常的蚊蟲叮咬或濕疹也很有可能會在痊癒後留下一些疤痕(即所謂的發炎後的色素沉澱),而且病灶好得愈慢,色素沉澱愈明顯。因此建議準媽媽們一旦有皮膚癢的狀況要儘早到皮膚科門診來治療。
本文作者【蔡秀欣醫師】
本文由【萬芳醫院 皮膚科】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BMonkey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